全球气候融资出现“三重失衡”

2023-11-23

气候资金必须以每年至少5倍速度增长,否则不仅无法控制地球升温脚步,还将面对气候问题产生的庞大经济损失。

气候政策倡议组织日前发布《2023全球气候融资》报告指出,2021-2022年全球气候资金近1.3万亿美元,与2019-2020年的6530亿美元相比几乎翻番,但在全球GDP占比仅为1%。

通过分析气候融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,气候政策倡议组织发现,如果希望按计划到2050年步入净零社会,到2030年全球气候融资规模需要达到8.1万亿-9万亿美元,2031至2050年间全球每年气候资金需要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。

这意味着,从现在开始,气候资金必须以每年至少5倍速度增长,否则不仅无法控制地球升温脚步,还将面对气候问题产生的庞大经济损失。推迟满足气候融资需求的时间越长,应对气候挑战的成本就会越高。

地域差异明显——少数国家主导,欠发达国家缺口大

报告指出,全球气候融资增长主要源于少数国家和地区清洁能源投资大幅增加,中国、美国、巴西、日本、印度和欧洲的气候融资规模不断增长,在全球总增幅占比达90%。然而,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巨大气候融资缺口,气候脆弱经济体在满足气候融资需求方面仍然收效甚微。

数据显示,全球范围内,84%的气候融资在本国筹集,其余16%来自国际渠道。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气候融资主要来自国际渠道,但仍有较大缺口。只有2%的融资流向最不发达国家,这些国家自身排放较少,但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严重。

从地理位置上来看,气候融资较为集中,相对发达的经济体调动最多气候资金。2021-2022年,东亚和太平洋地区、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西欧合计占气候融资总额84%,这些区域在调动国内资源方面也远超过其他区域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气候资金调动规模大于其他所有国家总和。

即便如此,总体来看,资金流动仍然继续低于需求,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经济体。2021-2022年,仅300亿美元流向了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,这不到全球总额的3%。往前追溯,2000至2019年间,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10个国家,仅获得230亿美元气候资金,不到同期全球气候融资总额的2%。

部门间不均衡——资金流入有偏差,能源交通占大头

目前,全球气候融资用途主要分为3类,分别是减缓气候变化(Mitigation)、适应气候变化(Adaption)、双重效益(Dual Benefits)。2021-2022年,91%的气候融资被用于减缓气候变化,共计1.15万亿美元,是2019-2020年4390亿美元的1.6倍;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约630亿美元,创历史最高水平,比2019-2020年增长28%;双重效益的资金只有510亿美元。

减缓气候变化是气候融资规模大幅增长的主要带动者,其中大部分资金都投向能源和交通这两个部门。2021-2022年,流入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达3340亿美元,占全球气候融资总额29%;流入能源行业的资金达到5100亿美元,占全球气候融资总额44%,其中4900亿美元被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。太阳能在能源投资中占比最高,达到2510亿美元;其次是风能投资,约1310亿美元。

流入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投资虽然创新高,但仍存在较大缺口且持续滞后。气候政策倡议组织预计,到2030年仅发展中国家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每年就需要2120亿美元资金,这是当前全球气候融资规模的3.5倍。

截至目前,适应气候变化资金主要由公共融资主导,占比达98%,其中国家金融机构占主导地位,来自私营部门的资金流动十分零散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农业、林业、其他土地利用和渔业部门是一个相当脆弱且潜力颇大的部门,2021-2022年仅获得70亿美元资金,占所有适应气候变化资金的11%。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数据,到2030年,农业和工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合计为20亿吨,高于能源和运输部门。

在双重效益方面,资金投入量较2019-2020年增长两倍,主要由公共融资主导。57%的融资流向了自然行业,其中很多项目与生物多样性有关。

资本调动缓慢——公共融资占主导,私营融资不达标

在气候融资资产类别方面,债务融资占比最高,2021-2022年达7660亿美元;股权融资,约4220亿美元;补贴融资约690亿美元。在债务融资中,基于市场利率的融资最高,约5610亿美元,其次是优惠融资和低成本债务。气候政策倡议组织预计,未来政府部门的补贴融资会继续增长。

金融机构继续提供大部分公共资金,占所有公共资金的57%。然而,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17%以上的公共财政是以市场利率债务融资形式提供,这增加了这些国家本就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
根据2021-2022年数据,公共融资和私人融资规模基本持平,分别为6400亿美元和6250亿美元,但“公共为主、私营为辅”的局面基本未变,业内建议持续增长私营融资规模。在动员私营资金方面,发达经济体的表现好于新兴市场国家。

具体来看,公共融资框架下,国家金融机构约2380亿美元、国有企业约1100亿美元、政府部门约1000亿美元,这3个领域占比较高。公共融资主要以低成本债务的方式体现,这些融资能促进低碳和气候适应型经济的发展。

私营融资框架下,商业金融机构约2350亿美元、私营企业约1920亿美元、个人约1850亿美元,这3个领域占比较高。投资方向主要以可再生能源、低碳交通和节能建筑为主,并更多考虑ESG以及被投资企业的净零目标。

尽管私营融资不断增长,但远远没有达到所需的速度和规模。气候政策倡议组织指出,应尽快改革金融系统、弥合气候和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,同时战略性地利用公共资金和其他优惠资金来调动更多私营资本。



来源: 中国能源报  作者: 本站 浏览次数: 654